首页 政策法规 卫生创建 除害防病 改水改厕 健康教育 环境整治 各类标准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爱卫动态

让健康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来源:  时间:2017年12月29日    

   随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健康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创建健康城市,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需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学术论坛健康城市分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从宏观视角和理论层面描绘了我国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愿景,多位城市市长也结合地方实践,勾勒了一幅幅健康与发展齐头并进的城市建设路线图。


  圆桌对话·市长眼中的健康城市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王浩:政府主导驱动健康城市建设

  20多年来,嘉定区致力于建设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核心指标、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均处于上海市领先水平。2004年,嘉定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嘉定始终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运行理念和机制,建立得到社会各方认可的工作平台和路径,确立广受市民接受的健康传播品牌和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嘉定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道路。

  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嘉定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树立“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案涵盖环保、交通、文化、卫生等所有相关领域,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在一个个具体行动和健康项目中,以“健康嘉定”保障科技嘉定、汽车嘉定、教化嘉定的发展,着力建设健康之城。

  政府主导是健康城市奋力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嘉定自1994年启动健康城市建设以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市民参与”的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健康嘉定建设,有力保障了健康城市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和支持下,嘉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激发广大市民踊跃加入健康城市建设,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参与的良好格局。

  嘉定始终坚持“政府规划+项目推进”的建设方式,努力培育各类健康促进具体项目,用项目化方式推动健康城市建设。2017年,嘉定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和健康产业六大健康工程,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医联体建设、健康素养提升等17项健康城市专项行动,把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有效分解和落实,将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和家庭,调动各类“健康细胞”的积极性,夯实健康城市发展微观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副市长崔佐钧: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建设健康城市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需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多维的视角。建设健康城市,就是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普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宁市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以来,南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卫生与健康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构建绿色宜居健康环境,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建设,促进了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我们坚持以“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目标,健康城市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我们坚持以“健康细胞”工程为重点,健康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健康城市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是在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良好基础上展开的,这成为独特的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国机制;实施了健康优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的过程中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让健康福祉覆盖全社会、全生命周期;实施目标管理,将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和家庭等,借助一系列“健康细胞”工程的设计,形成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以重点和优先实施的项目为切入点,培育好健康小城、健康村镇、“健康细胞”的成功范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努力实现健康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健康城市建设,密切政府、社会、市民的关系,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加丰实的社会福利,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需的健康保障。成都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有良好的创建基础。2016年11月1日,全国爱卫办正式确定了38个城市作为健康城市建设试点,成都是入选的唯一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型城市。

  在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成都经验”:将大健康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人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高,形成了全面健康观、全域健康化及全民健康获得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全健康”模式;“健康细胞”工程有序推进,城乡卫生水平稳步提升,14个行政区市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努力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管理,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推动了健康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医疗资源规划优化行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医疗卫生国际化行动、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分级诊疗深化行动、基层能力提升行动、全民预防保健行动、计生服务关爱行动、卫生计生人才倍增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十大行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成都建设实现了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成都多次被媒体及社会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人民的幸福感指数长期居于全国榜首。下一步,成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完善健康城市领导组织机制,进一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改革合力;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能,实现健康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江苏省张家港市副市长周斌伟:让全体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

  国家卫生城市是张家港市的“发家之本”,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持一流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作为城市的第一品牌,始终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文明素养作为塑造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卫生为基础带动推进其他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八连冠”。如今,我们又将健康城市建设作为爱国卫生运动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深化和拓展,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不仅美化了城乡环境面貌,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素养,更塑造了洁美、有序、和谐的城市形象,浓厚了人人讲究卫生、追求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了“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和谐局面,增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建设健康城市,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即人人享有生态宜居的健康环境,人人享有优质全面的健康服务,人人享有均衡普惠的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文化,让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作为一个脱胎于农村的中小城市,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容量有限、外来人口激增、健康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统筹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以城乡一体化模式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水平。

  随着健康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我们感到,越来越多的群众体会到健康的价值,健康生活理念成为共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建设健康城市、追求健康生活已成为重要的民生诉求。建设高水准的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包括卫生健康意识在内的市民文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下去。我们将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出发,坚持城乡统筹、文明引领的策略,充分发挥建设健康城市对民生福祉保障的积极作用,努力创造属于全体市民的健康生活。

  海南省海口市副市长邓海华:为建设健康城市贡献“海口智慧”

  健康城市是一个国际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批准海口市作为中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22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和健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将“健康城市”理念注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把健康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第一”的绿色发展观,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持续保护和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入人心。2017年7月14日,海口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11月14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多年来,海口市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逐渐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之路。

  眼下,虽然海口已经进入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但城市建设与管理短板仍然存在,“像绣花一样”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城乡发展还不平衡,持续巩固提升创文创卫“双创成果”,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当接下两块沉甸甸的匾牌时,我们既有创业功成的兴奋,也有守业艰难的沉重。当前,海口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正致力于打造“双创”升级版,开展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的“五化”工程和城市更新工作,按照“科学的规划、合规的建设、绿色的发展、优化的管理、贴心的服务”的城市工作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设,力争早日把海口打造成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为此,海口市将认真聆听专家、学者从宏观视角和理论层面对于健康城市建设路径和愿景的描绘,也将虚心学习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以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抓手,稳步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为建设健康海口、健康海南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中国贡献“海口智慧”。


  观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巡视员崔钢:

  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健康城市重点建设领域包括: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实施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组织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效果评价和督导检查、注重经验交流和典型示范。与卫生城市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相比,健康城市更强调推进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就健康目标而言,卫生城市重点针对传染病防治,健康城市则旨在进一步解决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宫鹏教授: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系统的科学支撑。城市的健康需要多部门努力,特别需要环境、规划、经济、文化等部门全方位的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站在全球或区域视角全面考虑,需要对未来人口、经济、生活方式有所预测;只有市领导亲自挂帅,全民集体参与,才能实现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研究者,我们将发挥在城乡设计规划中全面融入健康元素、提升健康影响评估的作用,做好社区和城市发展中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估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付彦芬研究员:

  中国应明确卫生计生部门在饮用水安全方面的职责,规范各级卫生部门对饮用水的管理,提高卫生管理技术水平;加强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提高建设者饮用水水质卫生观念;开展与饮用水有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卫生知识和意识,倡导农民参与式的饮用水管理模式;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覆盖面,提高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要注重公平、精准改厕,重点关注贫困落后地区;充分利用宣传媒介树立厕所“净”文化,激发改厕需求;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厕筹资模式;政府领导,整体推进户厕及公厕的全面改善;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卫生安全及生态友好,推进厕所入室;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和监测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并反馈无害化效果。

  健康教育中心严丽萍研究员:

  为了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城市评价方法体系,了解卫生城镇创建活动的成效,了解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现状,2016年,我们对全国247个卫生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评价。初步结果显示,各个城市都积极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绝大多数城市印发了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或发展规划;各个城市人群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2017版评价指标体系将继续调整完善:将其他部门与卫生工作相关性相对较弱的指标,替换为与卫生工作相关性更强的指标,以更好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原有卫生资源指标,契合当前深化医改的要求;对原有传染病和慢性病方面的指标进行调整,更突出对防控效果的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姜晓鹏博士:

  健康城市的优先领域包括:保障居民的基本需求;采取措施消除城市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投资于儿童,不落下任何人;确保妇女和女童的环境安全,免受骚扰和性别暴力;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消除各种歧视;消除城市中的传染性疾病;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实施可持续和安全的食品政策;建立无烟环境。这是未来一个阶段引领国际健康城市发展的纲领,中国在未来工作中也需要围绕这10个重点领域做好工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官员郝志明:

  习近平主席几次批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应推进消除粪便暴露,包括水、厕所及个人卫生甚至污水管理和利用三位一体的同步进行,至少使住户、教育和医疗机构全部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要推动“厕所革命”融万策。住户、教育及医疗机构较落后,需要纳入精准扶贫、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卫生城镇、健康城市、健康学校等相应项目。要继续推动市场化,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技术选择及可持续的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推动成熟的产供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完善政策,探索建立“粪便无害化标准”及“农村户厕标准”,并推动政策和标准的严格实施。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

  健康共治是指中央及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而共同采取的行动。健康共治强调健康发展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协同性,要求政府主动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和私营组织以及公民一起为了健康和福祉这个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联合行动。健康共治促进了卫生部门、非卫生部门、公私营部门和公民为了共同利益的共同行动,它需要一套协调一致的政策,其中许多是在卫生之外的部门以及政府之外的部门,因此,一个高效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生物制品技术有限公司杨晓明研究员:

  企业怎样参与健康城市建设?企业既要服务好城市的健康建设,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做好环境保护,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又要抓好自身的健康建设,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消除生产安全隐患,保护员工健康和合法权益,开展员工健康教育。同时,企业要立足所处行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比如,食品、环保、医药卫生等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本身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要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健康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医药卫生领域企业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研发、生产、销售医药产品,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提供关爱服务,不断创新,破解健康难题,在大健康理念下指导生产经营,关注城市居民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迫切需求。


  背景链接

  西太平洋区域健康城市愿景:

  建设人人都和谐相处的和平城市与社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尊重多样化;通过在一切场所促进和保护健康,达到最高可致的生活质量和公平分布的健康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的特征:

  1.清洁、安全、高质量的物理环境;

  2.目前稳定且长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3.强有力、相互支持、无剥削的社区;

  4.对于影响公众的生活、健康和福祉的决策,公众高度参与并有着高度掌控;

  5.满足城市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食物、水、住所、收入、安全和工作);

  6.能够广泛使用多种资源和经验,能够有多重接触、联系和交流的机会;

  7.城市经济多元化、生机勃勃、富于创新;

  8.鼓励文化和生物遗产的传承,鼓励与其他群体和个人建立联系;

  9.人人都能获得最合适程度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治疗服务;

  10.高健康水平。

                          (摘自省卫计委网站2017.12.29)

政策法规卫生创建除害防病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环境整治各类标准资料下载
365bet官网888bc办公室
地址:邯郸市开发区世纪大街23号(政府综合办公楼) 电话:3112448 邮编:056107